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MARKET INFORMATION

因电而兴,与电共舞!探秘新发集团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19-09-10
分享到:

因电而兴,由电而强,与电共舞,“电”是信发集团掌舵人张学信的生命“情缘”。

电,是信发集团的事业之“源”。信发集团从地方小热电厂起家,用了20年时间,发展成了一家铝电联营、循环发展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现有所属及控股企业72家,总资产2100亿元,产业覆盖山东、山西、新疆、广西等地,并在澳大利亚、斐济等国家拥有稳定矿石资源,累计向国家缴纳税费近千亿元。

电,是信发集团的企业之“本”。这里有世界上单机容量、参数高的空冷机组,也是新疆首台百万千瓦级机组——新疆农六师煤电公司110万千瓦机组。这里有世界上总装机容量的先进超超临界燃煤电厂,荣获亚洲电力大奖的信发电厂,共有“6×66万千瓦+3×71万千瓦”蒸汽温度620摄氏度和蒸汽压力29.5兆帕的高效超超临界机组。

电,是信发集团的产业之“链”。信发集团因电而兴,集发电、供热、氧化铝、电解铝、碳素、化工、铝深加工等产业于一体,是国家第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试点企业,是国家级生态型循环铝工业示范基地,是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电是信发集团的“血脉”,“电”可谓串联起信发集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之“链”。

微信截图_20190910094612.png

信发电厂

生态文明的责任担当者

从“国际大联合”到“超低排放”,每一笔投资都为了绿色

7月末的山东茌平,酷暑难耐,刚刚经历了一场大雨洗礼的信发生产园区,不见一寸土地裸露在外,绿色的叶、红色的花,还有那一棵棵挂满果实的石榴树,时刻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力量,散发着一种诱人的成熟。

一来到这里,记者习惯性地关心起了燃料问题,信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学信却卖起了关子。他将记者带进了一间蓝顶白墙的厂房里,入眼的是白色的地砖、通透的玻璃,而在不远处一台全自动双翻翻车机正抓起两节火车厢,“唰”来了个180度大翻转,还没容记者细看,车厢已恢复原位,在水雾包裹中被推向了下一个平台。“这是我们投资14亿元建设的火车智能卸煤系统,它采用全自动双翻翻车机卸煤,39秒就可以卸完两车厢的煤。只需一人操作,就完成了原来200人的工作量。”可煤卸到哪里去了?张学信指了指地下。

进煤不见煤。信发集团将环保工作关口前移,把输煤系统从看得见的地上移到了看不见的地下30米,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物的产生。卸下的煤通过地下输送皮带直接送入锅炉燃烧,多余的煤则由专用皮带输送到相邻的干煤棚。记者顺手掏出纸巾,在厂房地上抹了把,雪白的纸上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其实,作为一家大型铝电联营的现代化民营企业的掌舵人,张学信很早就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茌平信发电厂建设之初,他就将目光瞄准了国际先进水平。日本的锅炉、德国的汽轮机……2015年,这些集成了多个发达国家高端的技术装备,以“国际大联合”的方式,成就了世界上装机容量的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厂——信发“6×66万千瓦+3×71万千瓦”蒸汽温度620摄氏度、压力29.5兆帕的高效超超临界机组。

微信截图_20190910094624.png

万千瓦大机组主控室

“环保,不怕花钱!宁可多花成倍的钱,也要保证效果好。”平日里粗茶淡饭,出差轻车简从,依旧用着一部旧款三星翻盖手机的张学信对于环保毫不吝啬,“别省了盐酸了酱。”

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从严,世界进的脱硫设备、脱硝设备、除尘设备陆续加入到“国际大联合”的队伍中,“1+1>2”的功效日益凸显。现如今,无论“口粮”的粗还是细,这已投产的6台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可以轻松实现:二氧化硫排放小于1毫克/立方米,烟尘排放小于3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小于10毫克/立方米,甚至有时二氧化硫排放还经常监测显示为0.000毫克/立方米,真正达到了超低排放。2016年,茌平信发电厂荣获亚洲电力大奖。

治气的同时,信发在水治理上也颇有建树。

茌平地区水资源短缺,信发大容量的火电厂要采用大量的水资源用作热力循环的冷却水。为了保护生态,大大减少电厂的冷却用水,信发人毅然将后建设的3台机组从水冷改成空气冷却,并投资18亿元将已建成投产的水冷机组完全改成间冷冷却。等这个直径200多米、占地200亩的全球的间接冷却塔建成后,信发电厂的冷却水耗将会下降95%以上。他们还全面停止使用地下水,在茌平产业园区内建设无人值守的水处理中心,将生产污水、城市中水处理后用于电厂生产,一滴污水不外排。

从水处理中心出来,顺着空冷岛前观光鱼池来到中式仿古走廊内,微风浮动,碧波荡漾,一切因高温产生的躁郁随着水上徜徉的黑天鹅而消失得无影无踪。记者感慨道,这里真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地方。张学信摇摇头说:“没那么简单。”原来这个鱼池、凉亭的建设依旧没有离开绿色这个主题。“风从水上经过,可以降低2~3摄氏度,这样一来,更利于空冷岛的冷却,每天只这一项改造,发电机组就能少用3~4克煤。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排放。”张学信自豪地说。

微信截图_20190910094635.png

火车智能卸煤系统

循环经济的忠实践行者

从“卖面粉”到“卖蛋糕”,每一种废弃物都能获得新生

作为信发的总规划师,每一个项目的排列布局、每一项工艺的生产流程,都深深印刻在张学信的脑海中。

1998年,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期。张学信毅然选择进入铝电行业,走出了一条“热电联产、铝电平衡、循环发展”的路子。

初期,“你来我往”的单调组合,使得企业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得不到合理应用,只能成堆成堆被人低价拉走,有时甚至还要倒贴钱,节俭惯了的张学信十分心疼:“如果能把它们的附加值都挖掘出来,我也可以不卖‘面粉’改卖‘蛋糕’。”

说干就干。

怎么排列生产流程图合理?怎么设计才能便于后期升级改造?先上马安装哪块设备?……张学信像下盲棋一样在脑中反复思考着压榨废弃物的各种路径和手段。

经过几年摸索和实践,信发以热电、氧化铝、电解铝为中心,辐射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真正实现了从电出发解决铝的问题、又从铝出发解决电的问题的闭环状循环发展路径,形成了3大循环经济板块:

一是以煤矿开发、发电、供热为主的热电板块;

二是以铝矿开发、氧化铝、电解铝、碳素以及铝深加工为主的铝产业板块;

三是以盐矿开发、液碱、石灰、电石、聚氯乙烯及深加工为主的化工板块。

同时,不断延长和完善循环经济链条,上一链条的废弃物成为下一链条的新原料,上下产业链条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实现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链网,走出了一条以产业链为主体,自主开发和科技引进为支撑的创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如今,随着机械手臂的上下翻飞,每天成亿块的青砖从园区运往山东、河北等地方。去年,砌块生产线的上马,又为粉煤灰找了一条新出路,用实际行动阐释了“出灰不见灰、出渣不见渣”的含义。

然而,精明的张学信并没有满足于一次、两次的循环利用,“吃干榨净”才是他的目标。以石灰石为例,其在生产过程中就被循环利用了5次:用石灰石生产石灰,石灰生产电石,电石生产聚氯乙烯,生产聚氯乙烯产生的废料电石泥可以替代石灰生产氧化铝,同时替代石灰用于电厂脱硫,脱硫产生的废料脱硫石膏用于生产石膏粉,石膏粉又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纸面石膏板等优质建筑材料。

“这两年,煤价高启,发电燃料成本很高,如果能将废弃物全部变成绿色建材销售出去,用所得收入来买煤,如此折算下来,度电成本将不会超过0.1元。”这笔经济账,他算得一清二楚。

月29日,由6名院士、13名专家组成的院士专家团考察信发循环经济模式后,在调研报告中郑重提出:像信发这样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按照生态、创新、清洁、高效、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在传统产业方面达到世界水平的民营企业,国家一定要坚决鼓励,大力支持。信发的经验和做法能被更多的企业推行和效仿,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实现工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智慧企业建设的引领者

从“国际引进”到“自主开发”,每一个生产细节都有科技赋能

3块电子大屏、20来台电脑、1个值守工位,在茌平信发“孤独的集控室”——电解铝集控室,找人聊天成为一件难事。

科技为企业赋能。张学信告诉记者,为了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信发在生产过程中引进了国际进的智能管控系统。这一路经过的卸煤系统,粉煤灰制砖、砌块制造车间,到制铝过程的各个车间,几乎全部是自动化生产和无人值守。信发的员工,必须学会享受“孤独”。

其实,在信发集团成立的20年里,每个环节、每个发展都有张学信的创新理念在里边。他不但推动信发的创新文化发展,而且身体力行,从信发铝电业生产过程有关清洁、无尘化和自动化的许多创新技术方案,到企业园区的花园化,厂区无裂缝无塌陷水泥马路建筑方法,都是出自张学信之手。

在氧化铝卸料站,5个感应装置一字排开。氧化铝罐车进入卸料站门口,感应装置即刻启动,快速堆积门自动升起,待车辆通过后又自动落下,不用人来操作。装满氧化铝的罐车在特定的轨道上停稳固定后,驾驶员下车在小小的遥控器上摁一下,罐车车头随着液压杆的升高缓缓抬起,粉末状的氧化铝就似瀑布般倾泻到地下入料坑,再经地下皮带,传输到各个电解车间的电解槽。

“之前,5个人花费半小时卸料5吨,目前是平均1分钟卸20吨,效率提高600倍。”张学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整个卸料过程在6分钟内完成,现场操作只需司机一人。”记者了解到,这个可容纳5辆罐车同时卸车的氧化铝自动卸料站,是由信发集团自行设计,为全国首创。以此技术为基础,他们还针对灰渣、石油焦、脱硫石膏等物料自身特点创新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全自动无尘装卸系统,提高效率,杜绝扬尘。

吃早餐,去生产现场;吃午餐,去生产现场;吃晚餐,再去生产现场……除了吃饭,张学信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项目上。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在他的带动下,信发形成了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的局面。2018年,信发围绕安全环保、技术革新、工艺改进、提效增收、节能降耗、修旧利废、闲置物资再利用等方方面面进行的大小创新共计821项,增加经济效益50万元以上的项目220项,年投入创新资金2.6亿元,增加经济效益13亿元,集团内有440名技术人员申报了工程师,已获得授权专利308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283项,5项技术成果获得山东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可以说,信发实体经济走向未来,面临“守正创新”。所谓守正就是要实体企业守住自己的核心价值、产业优势,所谓创新就是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产业升级。这么多年来,信发集团始终按照“理念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人性化”发展理念,在发电、电解铝、氧化铝、烧碱、碳素、化工等领域都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在装备水平、劳动效率、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同行业水平,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今年6月,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为学科带头人建设的两家院士工作站顺利通过山东省科技厅审批备案,正式落户信发,为该公司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从生产经营到队伍建设,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党的领导

如果说痴迷技术是张学信的第一爱好,那么排在第二位的肯定就是找人聊天。

记者注意到,在采访空当,每到一处他都会第一时间找个现场人员随口拉两句家常。从厂长到副厂长到技术员再到普通职工,张学信虚心地汲取着每一层人员的意见。因为在他看来,信发从一个小型企业,经过20年的创业,发展到今天的巨大规模,就是通过苦干实干艰苦奋斗得来的。

张学信是一名拥有53年党龄的老党员,以他个人的一言一行塑造出了一个坚定“四个自信”的党员干部形象,带领群众走富民强国路,深得干部员工信赖,信发的干部、员工和当地老百姓都亲切地叫他张书记。在信发创业的艰苦时期,由于资金缺乏,信发的干部员工曾两年没发工资,但大家信任张学信、跟随张学信,始终不离不弃,这么多年,信发900多名中层干部中没有一个跳槽离开的。“在困难的那两年,有位同事生了重病,企业一分钱也拿不出来。张书记急得直上火,后来他一咬牙把厂区里的大树挖出来卖了,这才解了燃眉之急。”一位跟信发共同成长的员工回忆道。

信发集团高度重视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把党的要求与生产经营相结合,把企业党委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在信发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调到哪里,就在哪里打胜仗。2009年,信发新疆农六师煤电铝项目开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钢材供不上,他们就从山东济南、莱芜拉,水泥没有,就到甘肃去买。新疆的冬天天寒地冻,当地人给双倍工资也不干,他们就从山东调队伍,照样撸起袖子干。零下38摄氏度施工困难,他们就在工地上支起一个个小棚子,铺上钢板,下面烧火加温,上面干活。钢板烫了,再放耐火砖,跳着格子干活。硬是在一年内完成了这个在规模、技术装备、自动化程度、环保、节能等方面都处于国内外同行业前列的项目的施工任务,创造了中国铝行业建设史上的奇迹,为边疆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信发集团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也不忘回馈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连续5年为全县50多万农民缴纳农村合作医疗,不让农民拿一分钱;资助贫困学生、修建学校、修筑公路、通自来水、建老年公寓,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农村“扶贫攻坚战”,先后捐助社会公益事业达18亿元,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信发先后兼并了17家困难企业,安置1万多名下岗职工,每家亏损企业被信发接管后便扭亏为盈。

一家企业拉动一方经济,茌平由“贫困县”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作为信发集团的掌舵人——张学信,多年来不断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褒奖和当地老百姓的拥戴,被当地老百姓誉为“茌山脊梁”。

来源:中国电力报


  • 微信订阅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