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资讯

MARKET INFORMATION

渤海活塞:延续“第一”神话,走向新的征程

发布日期:2019-05-16
分享到:

渤海活塞,装进全球几乎所有知名汽车的发动机里,向世界递上滨州工业的名片。

从北镇年轻人就业趋之若鹜的活塞厂,到亚洲内燃机活塞行业翘楚;从勇夺全国质量奖,到引领行业绿色智造,渤海活塞在不同的年代里用不同的方式刷新着滨州人的记忆,增添着这座城市的荣耀。

1.jpg

资料片。记者 王健 摄影

从一个只有4万元家底的小铁木作坊起步,成长为全球第四大“活塞巨头”,筚路蓝缕,渤海活塞文化基因里从来不缺乏斗志昂扬的鼓舞——“唯旗是夺”,让渤海活塞稳居33年同行业老大;“国内市场寸土必争,国际市场得寸进尺”,让渤海活塞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攻城略地高歌猛进;“不居第一不罢休,位居第一不止步”,让渤海活塞取得中国活塞行业惟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产品实验室、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斗志昂扬的底气,来自企业“科技创造市场,诚信铸就品牌”的核心理念,来自“精研细做,知行合一”的核心价值观,来自锲而不舍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世界一流的活塞制造企业,崛起于世界一流的活塞组件研发平台

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内燃机活塞生产制造企业。30多年来,它秉承“精研细做,知行合一”的核心价值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稳居国内同行业首位,综合实力全球行业排名第4位,在技术研发、质量保证、生产制造能力等核心领域走在同行业前列。

2.jpg

由于活塞行业受制于整车、整机行业的发展,在过去整机以逆向设计为主的时期,活塞行业一直在模仿和抄袭国外产品,国内没有企业具备活塞新产品开发平台和能力。“渤海活塞是国内最早具备活塞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的企业。”渤海活塞董事长林风华说,“从1986年成为全国活塞行业第一后,我们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秉承‘科技创造市场、诚信铸就品牌’的经营理念,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活塞组件研发平台,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什么事都离不开人才。为了吸引来外部人才,利用好内部人才,这些年我们企业一直努力做一件事——打造平台,一个是打造一个好的管理平台,一个是打造一个好的创新的科技平台。”林风华说。从1999年经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批准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具备国际水准的活塞性能评价试验室和计量检测中心开始,2001年成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6年组建山东省活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建设发动机核心组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012年成立山东省院士工作站……渤海活塞科技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连续多年保持在5%以上,构建起国际先进的技术研发体系。刘世英博士是渤海活塞的一名技术高管,之前在山东理工大学做教授。投身渤海活塞,看重的就是企业“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多年来,他带领的科研团队攻克了很多高端的项目、难题,同时也申报了很多的专利,干得舒心又开心。在渤海活塞,活跃着一批像刘世英这样的省级、国家级专家,成为企业的栋梁。与此同时,为了内部人才更好的成长,企业还和多所大学合作,选拔年轻人在职攻读研究生,读博士生。

一流的平台,汇聚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流的事业。目前,生产活塞品种达1000余种,年产能达到3000万只,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35%,其中商用车用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渤海活塞不仅是一汽、东风、潍柴、重汽、玉柴、上汽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而且赢得了康明斯、卡特彼勒、大众、菲亚特、科勒等国际高端客户。

3.jpg

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渤海活塞获得国内行业惟一“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取得全国质量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而且成为国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目前,我们主持或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10项,包括行业产品验收唯一的国家标准GB/T 1148-2010《内燃机铝活塞 技术条件》,还有JB/T 6289-2005《内燃机 铸造铝活塞 金相检验》、QC/T 275-2008《汽车发动机镶耐磨圈活塞金相检验》等所有活塞行业标准。刚刚完成的JB/T 13052-2017《内燃机锻钢活塞技术条件》,填补了该类产品在标准领域的空白。”林风华说。2017年7月,渤海活塞被山东省认定为首批8个企业标准“领跑者”。凭借在行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公司被推选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车用活塞组件委员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活塞运动组件分会理事长单位。

自主创新,引领企业延续“第一”神话,在新起点上继续领跑

借助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渤海活塞在新时代发展关口上游刃有余,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由“市场份额的第一”向“生产方式的第一”转型。

“1986年,企业实现了全国行业的第一名。1988年我们提出了‘不居第一不罢休,位居第一不止步’。当时是一种企业文化口号,也是一种我们的愿望,但是几十年过来了,这种文化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企业的每个员工的心中,激励着我们渤海人不断去追求、去创新、去奋斗。”林风华说,“它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感,更是一种紧迫感、使命感。”面对崭新的发展形势,渤海活塞以装备研发、两化融合为突破,开启了由人工产能粗放式发展向智能制造转变的二次创业。

“智能制造是发展大势,早在2012年,我们便提出了“卓越品质、绿色智造”的企业使命,激励全体员工开创智能制造新跨越。” 林风华说。面对崭新的目标,渤海活塞以装备研发、两化融合为突破口,开启了由人工产能扩张向智能制造转变的二次创业。企业以打造智能化生产体系为目标,在高端装备领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快速形成独立研发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活塞生产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升级改造。近年来,新增活塞全自动加工生产线30条、自动铸造机36组、自动检测机15台,同时对原有加工生产线进行智能升级,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物流配送、智能仓储管理、能耗智能监测,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如今,生产领域铸造、机械加工、表面处理、检验、仓储等全部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领域中全部实现网络信息化,渤海活塞在“中国制造2025”征程中又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头。

4.jpg

“转型升级不仅要转生产方式的型,也要转产品的型。近年来,我们将产品定位在中高端乘用车和高增压、低排放商用车活塞方向。平均每天开发两个新产品,产品结构不断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转移。”林风华说。2012年,公司淘汰了耗能高、污染重的五万吨电解铝项目,按国际标准建设全新的轿车活塞生产车间,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井喷之时,积极攻占乘用车市场份额,并成功进入德国大众等国际高端客户供应体系,彻底补齐了汽油机活塞的短板,为企业开阔了新的发展空间。

多年的积累,渤海活塞积聚了一批自主核心技术。依托这些技术优势,企业正大力实施国六标准超低排放活塞智能制造项目。“该项目产品在抗高压、耐高温、结构强度等性能方面有显著提升,完全达到国六超低排放标准要求,是内燃机市场下一步环保、低碳、助力蓝天的主流产品。”林风华介绍,“项目凝聚了渤海活塞近十年来自主研发的最先进技术,包含十三项发明专利,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四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涉及机械制造工艺、新材料、高档数控机床、智能物流等领域。”项目总投资4.8亿元,主要建设年产260万只国六排放活塞自动生产线,集成自动加工系统、自动检测系统、AGV智能物流系统,以网络手段实现能耗实时监测、电子图纸传送、产品数据收集,以最先进的生产管理体系打造最高端的产品,引领行业继续向前跑,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推动新发展,开启新动能。

坚持前瞻性技术研发,渤海活塞向“全球最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迈进

1557990010381032001.jpg

核心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所在。渤海活塞不断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和行业前瞻技术研究,在活塞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方面抢占行业“第一”。

目前,渤海活塞专职从事研究开发人员160余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60人。拥有专利187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在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的同时,企业以智慧芽专利数据库为基础,建立了针对主要竞争对手的专利监控和预警系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抢占前沿市场。

以现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为依托,已承担各类科技计划及技术创新项目40余项,其中“汽车发动机活塞绿色制造产业应用与示范”获国家科技部立项,“高强耐磨活塞铝合金新材料”获国家重点新产品,“活塞用陶瓷型盐芯产业化”及“汽车关键件可重构自动化生产线产业化”被列入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近年来,公司开展高强度铝稀土及过渡族新型合金研究,重点推进陶瓷晶须的强化研究进度,加强钢活塞钎焊技术研究开发,推行模具快冷技术,持续改善活塞喉口重熔强化技术,继续开展钢活塞激光焊接技术应用推广,做好小缸径钢活塞、大缸径船用铸铁活塞、镶圈内冷汽油机活塞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工作。在行业普遍看好的锻钢活塞领域,渤海活塞已经拥有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多项专利技术,特别是在激光焊接整体钢活塞方面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在新型铝合金材料领域,继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BH135+活塞新材料后,企业又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BH137+新材料,解决了发动机升级换代的瓶颈。

基础技术研究和前瞻性技术研究为企业发展积聚了源动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成长。2015年8月,渤海活塞国有股权划转至北汽集团,经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和并购重组,短短几年内,公司迅速壮大为拥有十几家下属企业的综合性汽车零部件公司,产品涵盖活塞及组件、专用数控机床、车身构件、发动机缸体缸盖、变速器、减震器、汽车轮毂、汽车空调、排气系统、油箱、启停电池等,完成了以活塞及组件、汽车轻量化、热交换系统为主的三大板块的产业布局,并积极试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开发。2017年10月,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渤海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新注册全资子公司“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承接原有全部活塞业务。

渤海活塞作为多年培育的民族品牌仍然保持独立运营,渤海活塞的创业精神、奋斗精神、不居第一不罢休、位居第一不止步的勇攀高峰精神继续流淌在每一位活塞人的血液里。在继续做强做大活塞主业的同时,渤海活塞将凭借自身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团队优势助推渤海汽车系统的发展,聚焦轻量化汽车零部件业务,合力将滨州打造为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去年渤海汽车系统实现汇总销售收入84亿,今年的目标是突破100个亿。”林风华说,“我们的愿景是,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此我们继续在奋斗、在努力。”

新闻评论

责任与担当,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由“市场份额的第一”向“生产方式的第一”转向,实现“全球最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企业愿景。在新时代的发展关口,渤海活塞以“卓越品质、绿色智造”为使命,开启了“不居第一不罢休,位居第一不止步”的新征程。

惟旗是夺、自我革命的自信,来自于企业厚积薄发的自主创新实力,更来自于对“利益相关方”负责的态度。两者互为表里,熔融相生,把技术创新与企业责任烙进事业发展的脚踪,见证着渤海活塞一步一步由做大到做强。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没有企业具备活塞新产品开发平台和能力。在行业整体性地满足于靠“山寨”国外产品吃饭的时候,渤海活塞,选择了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道路,成为国内最早具备活塞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的企业。几十年来,企业秉承“科技创造市场、诚信铸就品牌”的经营理念,依靠持之以恒的科技研发投入成长为中国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的内燃机活塞研发制造基地,和行业标准的关键制定者。

2004年4月,企业成功上市。渤海活塞成为国内同行第一个拥抱资本市场的试水者。随即,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开启“管理与技术”双轮驱动的时代。当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刚刚习惯了市场经济下将榨取最大利润奉为天条,渤海活塞已经确立了以责任和共赢为基调的发展理念。经过六年“自我革命”,企业于2010年荣获“全国质量奖”,不仅实现了“管理与技术” 的脱胎换骨,而且实现了企业发展境界的嬗变。“国内市场寸土不让,国际市场得寸进尺”,企业在全球市场高扬起滨州活塞这个民族品牌大旗,与德国马勒、美国辉门分庭抗礼。

渤海活塞原有年产五万吨的电解铝车间,虽然籍此实现了铝水原料的自给自足,但耗能高,污染重。企业审时度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关停电解铝车间,以“卓越品质、绿色智造”为使命,将中高档乘用车活塞和高增压、低排放商用车活塞作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2012年公司按国际标准组建全新轿车活塞生产车间,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迅速占领国内高端乘用车市场半壁江山,并成功进入德国大众等国际巨擘的供应体系,为企业开阔了新的发展空间。

回望这一个个事业发展的节点,都面临着持盈守成与革旧维新的抉择。是什么让企业有勇气放弃轻车熟路的安逸,去承当自我革命的风险与痛苦?曾经渤海活塞一位领导说过这样一段话:“企业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更要关注‘员工、顾客、股东、供应方、社会’5大相关方的利益,实现和谐共赢。”把员工的可持续发展,客户的最优回报,乃至民族的行业竞争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扛上肩头,这份信念与担当,这种境界与襟怀,或许就是推动渤海活塞斯命维新、与时俱进的秘密吧?

1951年建厂的渤海活塞,几乎见证了滨州工业的全部兴衰。68年沐风栉雨,它愈加根深叶茂,生机盎然。在新旧动能转换,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观察这个样本,或许我们更容易看见,责任与担当,才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 微信订阅号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