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铝谷网
- 客服热线:0543-4287899
- 在线咨询
据统计,我国赤泥年产量超过1亿吨,综合利用率不足10%。90%以上被露天堆存,目前累积堆存量已超过7亿吨,占地数万亩。由于赤泥盐碱性强、易板结,营养匮乏,堆场自然修复过程缓慢,不仅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而且还是巨大安全隐患。
中铝郑州研究院开展的赤泥堆场生态复垦技术研究工作,从基质改良、植物及微生物修复等方法着手,经过不懈的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赤泥堆场的低成本快速生态修复,实现了领域内的技术领先。目前,赤泥堆场无土原位修复技术已完成技术示范,并正在中铝集团内部氧化铝企业推广,以科技创新新成果积极践行了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该技术以赤泥的土壤化改良为基础,结合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的手段,在赤泥堆场中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加速堆场的土壤化进程。该技术成果一是结合盐碱调控、团聚体构建、养分调理等多重修复手段,快速实现赤泥的土壤化。
二是联合引入优选的耐盐碱植物和微生物,通过先锋作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衍和后期乡土作物的定居生长,在赤泥堆场构建完整的生态群落,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是修复后的赤泥土壤轮种牧草、经济作物(冬小麦),实现赤泥堆场还耕再利用。
2018年,在某企业赤泥堆场开展了3000㎡的赤泥堆场无土原位修复技术示范工程,并在修复的赤泥堆场上采用夏秋季种植牧草、冬春季种植小麦的轮种方式对土地进行利用。收获的先锋牧草作物无机污染物指标符合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要求;收割的冬小麦食品安全检测重金属含量符合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
该技术打破了传统的赤泥堆存方式,首次实现了高温拜耳法赤泥堆场的无土原位修复及其还耕利用,填补了国内赤泥堆场无土原位生态修复的技术空白,并较常规客土覆盖法修复成本节约30~40%,每万亩可节约1.2至2.3亿元。赤泥堆场无土原位修复技术对土壤的修复效果好、应用范围广、修复成本低,市场推广前景非常广阔。企业依托修复的赤泥堆场,可将其打造成绿色生态、循环经济的示范园区,为铝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来源:工业废固网